外卖免单券满天飞、车企大打价格战、光伏微利争订单……看似热闹的市场背后,潜藏着企业过度竞争甚至滑向无序竞争的风险。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为优化市场秩序指明方向。
降价是市场竞争中常见的营销手段。企业如能凭借效率提升或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合理让利,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正向循环,这种降价既是消费者欢迎的,也是行业乐见的。
而无序竞争则异化为两类典型:一是“内卷式”恶性竞争,如部分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不惜以低于成本价倾销,陷入“降价—削减研发—竞争力下滑—再降价”的负向螺旋;二是不正当竞争,如仿冒知名品牌商标、直播刷单虚构销量。二者虽常交织出现,但本质不同:内卷是行业系统性困局,体现为全行业利润萎缩与创新放缓;不正当竞争则是具体违法行为,直接侵害特定主体权益。
当价格被挤压至极限,企业要么退出市场,要么把“降成本”异化为“降质量”,“拼价格”扭曲为“掺假货”,搞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甚至偷工减料。风机叶片以次充好、未认证灭火器流入市场、伪造检验报告生产劣质健身器材……监管部门近期曝光的典型案例揭示了超低价背后的真相。消费者看似买得便宜,实则权益受损。同时,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还阻碍行业创新,有损“中国制造”声誉。
遏制劣质低价乱象带来的损害,就必须深挖无序竞争的病根。
产业层面,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是温床,如新能源、光伏等领域在前期政策激励下产能狂奔,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法律层面,规则滞后与执行短板助长乱象。“比价助手”等规则曾被滥用为价格战工具,平台强制商家低价倾销等现象长期缺乏明确定义和量化标准。当过剩产能遭遇有限市场,法治又未及时构筑防线,部分企业便滑向劣质低价的歪路。
找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企业无序竞争的根源在于供需失衡与监管滞后,治理就应从产业调整与法治升级共同着手。
破解产业困局,重在疏堵结合。既要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兼并重组,避免低效重复投入,也要拓展增量空间,支持企业以技术创新开辟新赛道,将产能优势转化为全球竞争力。法治层面,应以法律修订与精准执法筑牢底线。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即将修订的价格法,对虚假宣传、商业混淆以及平台利用规则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销售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为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了更清晰的标尺。
治理无序竞争绝非简单管住价格,而应通过法治框架厘清竞争边界,以产业政策引导资源优化。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并强调“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这表明,国家将以更系统、更精准的方式,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治理无序竞争。企业家当以此为指引,提升效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唯有如此,中国企业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铸就持久竞争力。
华尔街自4月市场暴跌以来的强劲反弹出现疲软迹象,投资者猜测在面临贸易战、经济放缓以及顽固通胀等风险的背景下,美股涨势可能过快。 标普500指数周三收盘微涨,多数主要板块下跌,但大型科技股走高。 受Al...
专题:行情震荡修复等待基本面好转 四季度A股怎样布局?...
今日(4月14日),电子板块表现活跃,截至发稿,蓝思科技领涨4.17%,歌尔股份上涨3.7%,安克创新上涨3.46%。覆盖“半导体芯片+苹果产业链”的电子ETF(515260)场内价格盘中涨逾1.5%...
分析师观点: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 8 月 1 日截止日期前夕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勉强避免了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出口产品征收 30% 的高额关税。该协议的核心内容似乎是对美国从欧盟进口...
万泰生物4月11日晚发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45亿元,同比下降5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下降91.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8...
记者 张雪 3月26日晚,丽珠集团交出2024年业绩的“韧性答卷”。在医保降价、集采等压力下,公司凭借研发突破与国际化提速实现突围,研发投入超10亿元,海外收入占比近15%,核心管线商业化在即,AI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