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爆发!存款搬家?

花花2025-09-05科普教程7

存款究竟搬家到了哪里?

9月5日,A股在经历三天连续调整后,开启强势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涨1.24%,深成指涨3.89%,创业板指涨6.55%。全市场超4800股上涨,其中创业板指数涨势强劲,行业板块和赛道方面,新能源赛道集体爆发,大幅走强。

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800点,慢牛还在持续吗?最近,央行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人们注意到,居民存款的“画风”正悄然发生变化。央行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减少1.1万亿元,而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当非银存款和居民存款出现“一增一减”,存款“搬家”的讨论再起。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增长较快,2022—2024年居民累计新增存款48.7万亿元,储蓄存款余额累计增长47.6%,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长。

人们越来越爱存钱的背景下,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这一数据显得罕见。这也引出疑问:存款究竟搬家到了哪里?

存款搬家概念_银行存款大搬家_

8月25日,上证指数涨1.51%,报3883.56点。2025年8月下旬,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创最近10年来新高。图/视觉中国

能为股市提供多少“弹药”?

所谓存款搬家,指的是居民部门将银行存款转移到其他资产类别的过程,包括股市、房地产、银行理财、信托、货币基金、保险和海外资产等,是居民资产的再配置。这反映了资金从低风险、低收益的存款,搬向更高收益、更高风险的资产的逻辑。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研报认为,“居民存款增速连续下降3个月以上”,这是认定存款搬家的重要条件之一。新一轮存款搬家似乎正在开启。

人们为什么突然不爱存钱了?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是重要原因。2022年以来,国内存款利率经过多轮下调,目前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2%—0.3%,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也跌破2%。在低利率环境中,居民对存款收益的焦虑自然会加剧,有动力寻求更高的收益。

国信证券研报通过梳理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等历轮存款搬家数据发现,低利率是推动存款搬家的重要因素,但是资本市场表现才是核心驱动力。

A股市场近期逐步企稳回升,截至2025年8月底,上证综指较2024年低点上涨四分之一。一边是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另一边是股市赚钱效应初步显现,“一跌一涨”很容易让人们在两者间建立起联系。

中国银河宏观团队甚至直言:“不是每次存款搬家都会带来牛市,但牛市一般伴随着存款搬家。换句话说,存款搬家不必然是牛市的充分条件,却是判定牛市确立的主要条件之一。”

市场已经在估算这一轮存款搬家可以为股市提供多少“弹药”。

中信证券就认为,一方面,2018年以后,国内居民部门积累的超额储蓄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2022年以后形成的5万亿元超额储蓄,因形成时间较短、居民配置意愿更灵活,更可能在短期内转化为消费或投资资金。另一方面,从存款到期角度看,2025年预计有90万亿元以上的存款到期,假设其中5%—10%的资金会寻求更高收益,那么流出规模可能达到4.5万亿—9万亿元。综合来看,本轮存款搬家从存款中流出的资金规模或在5万亿元以上。

“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地产下行等原因,居民积累了较多超额储蓄。1990—2019年的三十年间,新增存款占名义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在 9%—10%,2020—2024年的这一比重平均增加了2个百分点以上。据此测算,我们认为居民超额储蓄有13万亿—23万亿元。如果这一部分资金能够稳步流入股市的话,对于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将形成重大支撑,体量有望超过历史上数千亿至两三万亿的存款搬家规模。”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团队认为,过去存款搬家的过程中,地产往往有一定分流作用,而目前楼市仍处于磨底阶段,短期内存款涌入楼市的概率不高。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团队还认为,触发居民存款搬家进入股市的三大条件已初步具备:一是低利率确立。2023年以来央行连续降息降准,2024—2025年存款利率下行至历史低位,理财、货基收益率也同步走低,存款边际吸引力显著下降。二是政策层不断强化股市地位。2024年新版“国九条”出台,强调提升资本市场定位、完善退市制度、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凸显了资本市场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升级。三是股市赚钱效应开始显现。2025年7月以来,A股指数显著反弹,市场热度快速升温,机构与散户资金同步流入,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修复。

理财产品如何接住“流量”?

不过,在现实中,这些搬家存款的去向并非直接涌入股市那么简单。在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的情况下,非银机构存款增加了2.14万亿元。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在研报中估算,2025年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超预期增长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主要由于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引发的存款再配置,以及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降幅,抬升了理财产品的相对吸引力。8月理财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元,预计全年理财规模有望达33.5万亿元。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是承接已经搬家的存款的主力。

一位受访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些“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净值波动幅度较小”的“低波理财”产品,因为可以替代存款受到青睐。此外,随着A股市场企稳回升,一些原本“非主流”的含权类理财产品开始变得热销。

“此前我们一般会向客户推荐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因为理财产品客户风险偏好比较低。”有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固收类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市场,但是这类理财产品最近收益并不好,这主要源于“股债跷跷板”因素之下债券市场的波动,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收益受到波及。

“相比之下,近期股市表现强势,一些含权类理财产品相比固收类理财产品表现更好,但是这类产品风险更高,属于R3等级,此前很少向客户推荐。”他表示,含权类理财产品会将部分资金投向股市。

“含权类理财产品为控制风险,投向股市的资金占比并不会很多,哪怕对外公布的占比不超过20%,但实际投资时会控制在10%以内,甚至最初只配置3%的资产到股市,再根据市场表现调整。公募的理财产品仍然会担心一脚踏空,更多资金仍投向债券市场。”他解释。

一位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的销售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展示了一款最低持有期限91天的含权类理财产品,其最近半年的收益率达到3.92%。“这款理财产品在去年10月底才推出,也是承接去年9月底A股开启的一波行情。此前鲜有人购买这款产品,投资者普遍更青睐中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甚至会有意回避含权类产品。但是近两个月明显迎来一股咨询、购买含权类理财产品的风潮,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中也出现更多含权类产品。”

“虽然我们不会向客户过多推荐含权类理财产品,但是越来越多客户会主动选择购买这类产品。”这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一些理财客户还会跳过含权类理财产品,直接关注偏债混合类基金,这类基金的投向与含权类理财产品类似,投资股市的比例更高,可以达到20%,这也是他近来主推的方向。

“最近还有原本只关注理财产品的老年客户开始购买这类三级、四级风险的基金产品,并且确实赚到了钱。”受访者认为,股市开始显现的赚钱效应,正带动更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发于2025.9.8总第120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存款搬家,搬到股市了吗

相关文章

美联储高官“回怼”特朗普:政治干预会导致通胀加剧、失业率上升!

美联储高官“回怼”特朗普:政治干预会导致通胀加剧、失业率上升!

财联社4月22日讯(编辑 黄君芝)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威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赶紧降息,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周一也再度“回怼”称,干预美联储独立设定利率的能力可能...

发生了什么?金融科技为何再度飙涨?为稳定币提供底层技术支持的562030盘中拉升2%

发生了什么?金融科技为何再度飙涨?为稳定币提供底层技术支持的562030盘中拉升2%

今日(7月11日)重仓软件开发行业的信创ETF基金(562030)震荡攀升,场内价格盘中涨超2%,现涨1.87%。成份股方面,星环科技涨超12%,普元信息、用友网络涨逾6%,格尔软件、赢时胜等个股大幅...

暴涨!彻底疯狂!

暴涨!彻底疯狂!

兄弟姐妹们啊,今天的市场大涨,沪指再一次逼近3500点! 一起看看市场发生了什么事情。 A股大涨 7月8日,A股上涨,沪指逼近3500点,再创年内新高,创业板指涨超2%。截至收盘沪指涨0.7%,深成指...

中考考试考场规则详解与应对策略

中考考试考场规则详解与应对策略

中考考试是学生生涯中的重要时刻,了解和遵守考场规则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对中考考试考场规则的精准帮助考生顺利应对考试。 一、考前准备 中考考试前,考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携带好身份证...

初中生考核评语撰写技巧与实践指南

初中生考核评语撰写技巧与实践指南

本文旨在为教师及家长提供一份关于初中生考核评语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并提出建设性的反馈。 一、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表现 在撰写考核评语时,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不仅关注期末...

A股三大指数反弹  市场青睐“涨价主线”

A股三大指数反弹 市场青睐“涨价主线”

化工原料板块指数日K线图 张大伟 制图 记者 徐蔚 全球股市震荡承压之际,中国资产走出独立行情。3月27日,A股三大指数小幅反弹,沪指涨0.15%,深成指涨0.23%,创业板指涨0.24%。全市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