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浇灌培育新质生产力

花花2025-04-07科普教程144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表述引发社会关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金融“活水”浇灌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财政政策来看,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向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倾斜。中央财政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安排118.78亿元、增长14.5%,推动制造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央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981.19亿元、增长10%,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

“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优化投向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长期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年财政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政府投资向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行业倾斜,将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说。

从货币政策来看,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将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据显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效果不断显现,截至去年末,银行机构已经与5000多家科技企业签订了贷款合同,发放贷款近500亿元。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具体举措包括将再贷款规模从现在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元,降低再贷款利率,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保持财政贴息力度,优化政策流程,等等。

叶银丹表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稳定的融资环境和合理的资金成本。一方面,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将让金融机构具备更强的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为创新型企业、高技术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使金融‘活水’直达创新主体,使真正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获得稳定的金融支持。”

“支持新质生产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今年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叶银丹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许多协同发力的着力点,比如,政府性融资担保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手段,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将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也将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

花花编辑

相关文章

初中期末家长评语精选

初中期末家长评语精选

本次期末考试,孩子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各科目成绩均有提升。希望继续保持努力,查漏补缺,下学期再创佳绩。 一、学习态度 孩子在学习上态度认真,对待作业一丝不苟,能够主动复习,形成了良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可靠性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可靠性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 可靠性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记者 王文嫣 从失效中学习,向创新要答案——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涂善东的科研理念。涂善东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石化、能源等重化工业领域的...

美国财政部讨论是否放松关于美国国债的资本监管规定

美国财政部讨论是否放松关于美国国债的资本监管规定

美国财政部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Michael Faulkender表示,官员们正在讨论一项可能针对银行的规则变更。 随着上周美债下跌,“补充杠杆率”(SLR)这一监管规定受到的关注直线上升。美债创下的...

牛市赚钱氛围满满,一生仅有7个牛市机会,你错过了几个?从亏损蜕变成稳赚不赔

牛市赚钱氛围满满,一生仅有7个牛市机会,你错过了几个?从亏损蜕变成稳赚不赔

人的一生可能只有7次牛市的机会!你已经错过了几次? 是的,你没有看错!人的一生只有经历7次牛市的机会,这还是在条件允许,比较乐观的情况下。 因为一轮完整的熊牛周期需要5-7年的时间(平均6年),这也就...

又一家亏损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月余仍未受理,普祺医药待圆资本梦

又一家亏损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月余仍未受理,普祺医药待圆资本梦

导读:在顺利完成上市辅导当日,普祺医药即马不停蹄地向北交所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不过,遗憾的是,纵然在2025年的6月末,北交所曾敞开上市之门迎来了一波申报潮,仅在6月25日至30日期间就有66家企业...

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  央企一季度“开门红”

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 央企一季度“开门红”

王麦琪 制图 记者 王子霖 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通报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2025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其中26家企业利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