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林姿辰每经编辑 文多
心血管器械龙头企业乐普医疗(SZ300003),已经连续两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根据公司4月18日发布的年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
去年,公司的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同比下滑,但这已不是最受伤的板块。公告显示,乐普医疗去年药品收入同比减少42.25%。作为应对,公司决定战略性收缩仿制药业务投入,逐步将资源转向创新药及皮肤科注射类产品的研发。
乐普医疗的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是从2023年开始的。那年公司这两项财务指标的同比降幅分别为24.78%和42.91%,收入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同比减少37.50%。
到了2024年,乐普医疗的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到80.37%。但医疗器械板块已经不再是营收同比下降最多的业务了。
去年,国家医保局推动“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院内医保药品价格向院外市场传导,非医保药品价格同步承压,导致OTC(非处方药)终端销售受阻。在此背景下,乐普医疗零售端产品的纯销与发货量短期内显著下滑。药品板块去年收入同比减少42.25%,这个降幅远超过公司医疗器械板块的收入降幅9.47%。
同时,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净利润。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1.48亿元扩大到2.51亿元。具体原因则从2023年的“收购苏州博思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博思美)形成的商誉减值”“应急产品存货减值”等,增加了“收购乐普(北京)医疗装备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誉减值”“对自研新冠POCT(现场快速检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
考虑到仿制药行业整体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乐普医疗在年报中宣布,将顺势调整仿制药收入结构,提升除阿托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以外其他药品的收入占比,同时战略性收缩仿制药业务投入。公司会逐步将资源转向创新药及皮肤科注射类产品的研发,以优化业务结构并提升长期竞争力。
在创新药物方面,乐普医疗重点布局降糖/减重领域,其控股的创新药公司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有3款核心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GLP-1/GCGR/GIP-Fc融合蛋白MWN101已开展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Ⅱ期临床试验,全球研发进度仅次于礼来的瑞他鲁肽。
2000年获得国内首个冠脉支架输送系统产品注册证后,乐普医疗作为心血管医疗器械龙头的地位日益稳固。公司的市值还一度超过600亿元。不过,2020年11月开展的冠脉支架全国集采影响了市场预期,乐普医疗市值之后下滑到目前的200多亿元。
2019年至今的这段时间,公司积极扩充介入无植入产品线、创新心血管结构型心脏病产品,并发展心率管理产品线。2022年上半年,其冠脉创新产品(药物球囊、可降解支架、切割球囊)的收入曾实现61%的同比增长。
去年,乐普医疗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表现不错,控股子公司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了44.40%,“实现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
但是,近年来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范围不断扩大,不确定性仍存在于乐普医疗发展之路上。例如,公司2021年收购苏州博思美选择进入高毛利的隐形正畸市场,实现向医疗消费领域的拓展。但一年后,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省际联盟(区、兵团)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公告》,隐形正畸领域也开始集采。于是,公司在2024年对收购苏州博思美造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5928.22万元。
如何应对这类变动?乐普医疗在年报中表示,将围绕“创新、消费、国际化,融合、提效、稳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走三条路线。分别是:构建多元化产品梯队,重点开发竞争格局良好的创新类医疗器械;布局自费型消费医疗产品,降低医保依赖;全球化业务拓展,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乐普医疗去年的研发人员从1676人减少到1285人,研发费用同比减少了12.49%,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为19.09%。
花花编辑
在新的一天开启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8月4日国内的重要新闻。这一天,国内经济领域亮点与挑战并存,股市表现牵动人心,企业动作频频,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更多详细内容,欢迎前往商天信息网财经...
据环球网和中国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6月17日凌晨,印度航空公司一架由旧金山飞往孟买、途经加尔各答的航班因左侧发动机出现技术故障,导致乘客在加尔各答机场经停期间被要求下机。 这架印度航空AI180航班按...
4月4日,今日周五:黄金受到昨日的触底回升动力,预计仍然运行在近一年多以来的上升趋势通道上趋势线上方,以及10日均线上方,未能有效跌破。但目前特朗普关税政策全面落地,多头动力减弱,暂不能判断是否稳健突...
4月29日金融一线消息,宁波银行今日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展望行业发展前景,董事长陆华裕从机遇和挑战两方面进行阐述: 机遇方面:1、宏观经济推动:随着国家实施积极宏观政策,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趋势...
7月23日,据36氪报道,英伟达新款芯片曾陷延期风波,倒逼多家中国车企加快自研芯片进度。据报道,蔚小理三家首颗自研芯片的成本基本在3-4亿美元之间。投入还在持续增加。理想汽车等已经在筹备第二颗芯片研发...